陕西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扎根秦巴腹地,依托学校多学科交融的办学优势,聚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前沿方向,构建起“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生态。学院以“厚植学科底蕴,赋能数字未来”为导向,致力于为区域经济与数字产业输送兼具扎实理论功底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信息技术教育与科研领域稳步迈向特色化发展新征程。
学院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核心本科专业,覆盖计算机系统架构、智能算法、软件研发、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各专业紧扣产业需求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突出“软硬结合”的系统能力培养,软件工程专业聚焦“全生命周期”软件开发实训,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专业发展路径。
围绕“智能计算”“数据科学”“信息安全”等前沿方向,学院持续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在人工智能应用、山地生态大数据分析、陕南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为区域数字经济升级与科技创新提供核心技术支撑,逐步构建起与地方产业同频共振的学科发展格局。
学院汇聚一支学缘多元、科研突出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60%,博士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逐年攀升。团队中既有深耕算法理论的学术骨干,也有深耕行业应用的实践导师,多人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为教学注入前沿科研视角,推动“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滋养科研”的良性循环。
构建“课程群-实验室-实训基地”三级实践体系:建设智能计算、网络攻防、软件工程等专业实验室,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平台;推行“课程设计+学科竞赛+企业实习”递进式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ACM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赛事,近三年学生获奖层次与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依托校级科研平台与校企联合实验室,学院在智能信息处理、网络空间安全、嵌入式系统开发等方向取得突破。累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多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数十项,科研成果深度服务于陕南智能制造、文旅数字化等产业场景,彰显学科服务地方的硬核实力。
学院秉持“个性化培养,全链条赋能”理念,为学生定制“升学-就业-创业”多维发展路径:针对升学,开设考研专项辅导,近五年毕业生深造率稳步提升,多人考入“双一流”高校攻读硕士;面向就业,联合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毕业生广泛就职于互联网大厂、信息技术企业及政府事业单位,就业质量与行业适配度持续优化;鼓励创业,搭建“创客空间”孵化学生科创项目,助力数字经济领域的青年创业火种生根发芽。